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
进一步弘扬
新时代
医务人员
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,
根据医院《
“荣耀职工”评选办法(试行)》要求,我院近期按程序
开展
了
“
终身成就奖
”、
“职业奉献奖”
的
评选工作
,
现将
候选人事迹简述予以公示:
一、
终身成就奖(按姓氏笔画数顺序,同笔画数按拼音首字母排序)
(一)
王天祥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王天祥
,男,主任医师,
深耕皮肤科临床诊疗
40余年,以精湛医术解除众多疑难患者病痛。
担任科主任期间,牵头创建皮肤科病房与皮肤性病学教研室,组建
20余人专业团队(含高级职称
5
人、硕士
7
人),设立皮肤内
、
外科、激光美容、中医皮肤科四大亚专业,配备十余台高新诊疗设备,满足患者诊疗需要,赢得行业声誉并助力医院叁甲评审。累计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
30余篇,参编专着
1
部,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
1
项、厅级医药科技进步奖
3
项,拥有国家发明专利
2
项。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、河南省皮肤性病医师学会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常委等职。
专注银屑病、神经性皮炎、慢性湿疹等顽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,基于家传中药方研制出多种皮肤病外用药,显着提升疗效并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。为传承中医药文化,主动将家传秘方捐献给医院,完成中医成方转化应用,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。其临床成果与学术贡献持续推动科室发展,成为区域皮肤疾病诊疗领域的重要领军者。
(一)
刘现忠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刘现忠主任是拥有
50
年党龄的老党员、眼科专家
、
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首席专家。
从医
40
余年
来
始终践行医者初心
,
牢记医者使命,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。刘现忠主任是
中华医学会斜视弱视学组早期成员,在梅杰综合征、
斜视、眼部美容整形
等疑难眼病治疗领域取得显着成果,发表学术着作
20
余篇。
2005
年,面对传统手术对梅杰综合征效果不佳的困境,带领团队
刻苦
钻研,历经十五年探索
研发出
"
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
"
,突破国际治疗瓶颈,为
来自全国
31
个省份的
2000
余名患者解除病痛
,
也于
2024
年将这一原创技术在世界眼科大会中分享
。
作为学科带头人,他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,退休后仍坚守临床一线,每台手术亲力亲为,常工作至深夜解答患者咨询。他平衡家庭与事业,虽四代同堂却以院为家,用行动诠释
"
光明使者
"
的医者仁心,成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杰出典范。
(二)
罗化云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罗化云,男,主任医师,
是坚守中医岗位
50
多
年的中共党员,
多次获评厅级和院级
“优秀共产党员”
。
他牢记
"医者仁心
"
,
69
岁仍奋战一线
,
年门诊量超万人次,
经典
创新
49
个高效方剂
,
27
个创新验方
,着有《诊余方药漫笔》等
4部专着,发表论文
24
篇,
科研项目
2
项,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
2
项,
建立
"寸口滑动诊脉法
"
等创新理论
,多年持续在
"天中讲堂
"
进行
中医公益讲座,线上线下
50
多期,
受众超百万。
河南省第叁批中医药青苗人才项目指导老师,历年陆续
带教
50余名青年医师
及青苗人才,
毫无保留传授临床经验,培养出
多名中医
骨干。
2006年针对中成药滥用问题致信国务院,推动北京市开展西医系统化中成药培训,践行
"
大医为国
"
担当。新冠疫情期间联合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,开展康复知识科普多次获媒体报道。
恪守
"小车不倒只管推
"
的信念,
69
岁仍坚持
门诊
接诊,廉洁行医
50载零投诉。将预防理念融入诊疗全程,推动中医
"
治未病
"
发展,用毕生心血诠释了医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。
二、
职业奉献奖(按姓氏笔画数顺序,同笔画数按拼音首字母排序)
(一)
丁怀兰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丁怀兰,河南省直第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、心血管内科主任,深耕心血管领域
30
余年,以精湛医术与人文情怀践行医者使命。作为中国胸痛中心专家组成员,她带领团队于
2017
年临危受命筹建胸痛中心,日夜奋战优化流程,实现
2019
年通过国家认证,
2022
年获评“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示范中心”,救治效率显着提升,为患者抢赢“黄金时间”。
攻坚克难,勇攀技术高峰
。
她
2017
年牵头筹建胸痛中心,带领团队日夜攻坚,仅两年便通过国家认证,
2022
年获评全国示范中心,使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时间缩短
40%
。主导完成复杂冠脉介入、射频消融等手术超
5000
例,推动跨省合作,让中原百姓享国家级诊疗服务。
扎根基层,织就生命网络
。
秉持
“时间就是生命”理念,她深入基层辅助
40(略),捐赠远程心电图机
20
余台,覆盖超
10
万群众,打通胸痛救治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刚柔并济,诠释医者仁心
。
“刚”为担当:
24
小时待命救治、以
患者力争生机
;
“柔”显大爱:手写康复食谱、自购鲜花慰藉医护、怀抱恐惧患儿化身“医者母亲”。
薪火相传,培育行业未来
。
从临床专家到教育者,她培养心血管骨干
30
余名,指导
10
余家胸痛中心建设,传承“
敢闯禁区
、
心怀怜悯
”的精神注入新一代医者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
。
叁十年如一日,丁怀兰以专业铸就信任,以温情守护生命,在心血管领域书写了新时代女性医者的卓越篇章。
(二)
王彦英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王彦英,女,中共党员,主任护师,扎根我院
42
年
,
历经临床护理、护理管理及医院管理多岗位锤炼,在河南省首届护理知识竞赛中取得郑州市第一名、河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,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局
“新长征突击手”、河南省卫健委“优秀护士”“优秀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她始终以终身学习理念推动自我成长,秉承
谦和包容
、
务实严谨
的工作作风,
以其专业
、
担当
、创新
精神,
着力
构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,
为医院高质量发展
奠定
坚实
基础
;在叁大中心建设、
PCCM
科创建项目、
VTE
建设项目、郑东新区基层医疗单位质控项目、
等级
医院
评审
、
管理干部培训、学科建设
、基层党建
等工作中,
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。
(叁)
田秀峰
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田秀峰
,
中共党员,
主任护师
,护理部副主任,
现任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
常务理事等
。
一、政治领航
·先锋本色
。
连续获
“学习强国”
支部年度榜首,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
;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,
传承南丁格尔精神
。
二、临床深耕
·生命守护
。
33
年多来
轮转
十几个临床
科室,
参与
建立创伤
中心患者救治
标准化
流程
体系
,
创建
外科系统护理
疑难病例
范畴,主编我院围术期护理常规等书册;
2021
年率队完成单日
8000
人次核酸采集
,
2021
年我院第一例职工感染新冠后,临危受命进驻病区,
实现
“零感染”。
叁、
管理创新
·学科引领
。
2014
年
首创
主导
疼痛管理
及
标准化护理管理病房,获
中华医学会两次大会发言,
全院推广应用
;
2016
年以来建立我院
智慧质控模式
;
主导参与
“
豫健护理到家
”,
2024
年订单量省直单位首位
;
2025
年主管医院无陪护试点工作等。
四、科研教学
·薪火传承
。
2015
年
创新
主导改进实施
床旁综合能力考评
体系
,
核心期刊发表论文
13
篇
。
五、叁甲攻坚
·品质蝶变
。
2025
年
1
月,主管叁甲护理工作,
修订
工具书,资料汇编,规范日常化,督导常态化,
获
医院叁甲办多次表扬。
(四)
孙向红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1985
年参加工作至今
已
四十
春秋
,从普通护士到护理管理者,从临床一线到行政管理,始终以
院为家,
爱岗敬业
,用实际行动诠释
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
。
叁十年扎根临床护理一线,以患者为中心,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,配合医院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开展及危重患者监护,提升了医院急危患者救治能力。
2009
年被评“师带徒”优秀带教老师
,
2014
年荣获郑州市“巾帼建功标兵”。
2016
年服从医院安排,
转岗至
价格
管理
科,健全价格
管理制度
,完善监督体系,骨科手术导航等新技术价格申报获批,
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
保障。
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党员,
2021
、
2022
年分别荣获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“先进个人”和“价格管理先进单位”。
荣誉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,更是继续前行的动力,我将继续秉持初心,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(五)
陈爱云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1988年毕业,
37
年来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,在临床护理、医院管理、公益事业等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。
一、深耕临床,锐意进取
她先后在手术室、大外科、大内科、急诊等科室工作,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屡获好评,
2003年通过竞聘成为骨科护士长。此后辗转多个科室担任护士长,期间自学完成护理本科、考取心理咨询师,创新管理方法,多次获评
“
优秀护士长
”
。
二、创新宣传,扩大影响
2010年担任社区服务部主任,她深入基层,在周边及全省开展义诊、讲座、白内障、先心病救助筛查等活动,建立医联体单位,推动技术下沉。
2013
年起,率先探索新媒体宣传,创建微信公众号、网站及短视频平台,推出抗疫事迹,多次登上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等主流媒体,全网传播量近亿次
叁、扎根基层,服务民生
牵头成立民生路、如意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以居民健康为核心,两中心年均服务量持续增长,成为区域标杆。
四、公益先行,践行大爱
主导成立
“
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
·
道健基金
”
累计救助患者
6000
余人,募集善款
6000(略)。同时创建司法鉴定中心,为医院发展注入社会效益。
五、初心如磐,使命在肩
37年来,陈爱云同志始终以院为家,秉持
“
敬业奉献、廉洁自律
”
的信念,以实干精神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(六)
陈素英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陈素英主任从医四十余载,
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眼科事业。
她
深耕梅杰综合征、眼底病、眼
部美容整形
等领域,兼任亚太远程眼科联盟河南分会等学术职务。
始终坚守临床一线,足迹遍布多院区门诊
及
病房,全年无休践行医者使命。面对梅杰综合征难题,她与刘现忠主任携手攻关,
并肩作战,
查阅海量文献、深入解剖实验室,
不断的优化、改进手术方式,让
"
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
"
为
2
千余名患者带来希望。
陈素英主任
还
有着一颗热忱的公益之心。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多次参加社区义诊活动
,
获评
"
郑州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
"
。
疫情期间,她勇担眼科负责人重任,统筹疫情防控与医疗安全,即便突发脑梗仍坚持完成患者治疗,诠释医者大爱。退休后,她仍坚守
临床一线
,以精湛医术和温暖服务守护患者光明,成为行业楷模。
(七)
李云聪同志事迹
简述
![]()
李云聪,女,
58
岁,中共党员,副主任护师、执业医师。发表论文
10
余篇,医保专业委员会
任职多个
。
政治站位高、不忘初心使命、爱岗敬业、工作踏实负责,担当作为,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,多次参加义诊、
“故乡行”等活动。诚信服务,
视患如亲
人,顾全大局,善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。多次获得院级
“先进工作者”,厅级和院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卫健委“优秀工会工作者”等荣誉。
在从事护理工作
27
年,
临床一线勇挑重担
,业务技术强
,
言传身教,
打造业务精湛的护理队伍
,
培养护士长及骨干十余名。带头完成
急危重症和
重大手术护理抢救
,
以专业
、
奉献
精神
赢得锦旗、感谢信
若干
。
转岗医保
13
年
,
积极落实各项医保政策的执行落地,
抓住机遇
开通首批多类型医保定点
,管理高效,多次
获省市
区
医保
“先进集体”
和
“先进个人”
。多次参加省市区医保的检查及验收等专家工作。
(八)
吴建青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吴建青,女,副主任护师,
1985
年
8
月
来
院。
先后在
内科、外科、
麻醉手术部、心内科、介入手术室、医学影像科从事
临床护理
工作。
担
任
麻醉手术部
护士长
期间
,主导建立
了
“叁查叁备”标准化
操作
流程
。
与
北京阜外医院
合作期间
年完成心外科手术
150
余例,护理配合精准度达
100%
,
被
合作专家团队
称赞为
“金牌护理搭档”
。
医院叁大中心建设
期间
,
在
介入手术室和医学影像科的空间规划布局
,
到专业护理团队的组建和工作流程的优化
上
不断探索创新,制定出
了
高效、科学的工作流程,为叁大中心的
顺利建设
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新冠疫情期间,
逆行抗疫
,
深入
核酸采集一线
,
与
同事并肩作战,共同筑起了守护城市健康
和医院
的坚固防线。
医院叁甲
创建
攻坚阶段,加班加点完善护理流程与制度
建设
,积极指导科室开展
8S
管理,全方位提升
了
科室的管理水平。多次组织
科室进行
应急预案演练和急救培训,
全面
提高
了
护理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
。
(九)
张桂仙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张桂仙,女,
1964
年
11
月生,
1983
年
7
月入职河南省直第叁人民医院,扎根护理岗位
41
年,历任护士、护士长、护理部主任等职。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卓越的管理能力,带领全院护理团队攻坚克难,屡创佳绩,推动了医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担任护理部主任
21
年间,她构建叁级护理质控体系,牵头制定护理核心制度、应急预案等
900
余项,实现“零严重护理事故与恶性投诉”。其团队多项质量改进项目获国家、省级奖项,被省卫健委评为省级“临床重点专科”,开创省内护理发展先河。
新冠疫情期间,两次驻守医院防控一线,组建
6
批护理队伍驰援武汉、河北等地,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,获省委组织部“新冠肺炎防控嘉奖”。
在叁甲医院评审中,她主导建立护理管理叁级架构,季度自评稳居全院首位,护理团队被赞为
“叁甲免检部门”。其个人被聘为省级叁甲评审专家,参与全省医院评审工作。牵头开展“豫健护理到家”服务,出诊量稳居省直单位第一,获省卫健委多次表扬。
她先后获厅
“优秀党员”“全省护理工作先进个人”等称号。张桂仙同志以无私奉献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(十)
钱晓岚同志事迹简述
![]()
钱晓岚,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河南省麻醉学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
,
现任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。从医
39
年来深耕麻醉领域,专注心血管、心胸外科及老年
/
小儿麻醉技术攻坚,突破性开展纤支镜困难气道处理、超声预测气道风险、
TTE/TEE
重症心肺评估等技术,显着提升高危手术安全性。建立动物模型揭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
(POCD)
发病机制,从基础到临床系统论证右美托咪定的干预作用,为
POCD
防治提供新策略,推动学科理论创新。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并获科技进步奖,实现本院
SCI
论文零突破。
坚守临床一线,率团队创新
"
精准麻醉管理
"
体系,标准化围术期全流程,将科室发展为年完成
2.5
万例麻醉的叁级综合团队
。
担任支部书记期间,强化党建引领,培养团队协作精神,以技术创新优化患者预后,破解麻醉疑难问题;践行党员责任,凝聚队伍思想共识,始终以严谨务实作风推动学科发展与团队进步,彰显医者使命担当。
(十一)
谢波同志事迹
简述
![]()
一、履职尽责,立足岗位建新功
自入职以来。面对中医科从零起步的挑战,在领导支持下牵头筹建科室,规划流程
,开展
中医特色技术,为医院填补了中医诊疗空白。
二、青春奉献,凝聚青年力量
担任团总支书
记时
,组织团员美化院区,种植树木
、
缝制病号服、被褥等
。
曾多次
获评
局级
优秀团
总
支部,个人两次荣获优秀团干部称号。
叁
、急救先锋,构筑生命防线
主持创建
“
120
”
第十七急救站,牵头完成车辆配置、人员培训、接诊流程优化等工作
。
同期
担任郑州市医疗纠纷鉴定专家库成员,
四
、药学革新,保障医疗安全
面对静配中心运行初期设备调试、流程不畅等问题,
克服困难
半年内实现东
西
区覆盖,日均调配量从
百十
袋增至
近
2000
袋,医嘱审核准确率达
100
%
。
随后
组织
近二
十
名药师参加
“
临床药
师
”
培训,建立心血管、内分泌等
10
余
个专科药师团队,
从而
推动临床药师查房率
的提高,并为药师门诊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
。
五
、医者仁心,践行社会责任
在分管
殡葬管理工作
时,
医院
多次
获评郑州市殡葬管理先进单位,个人当选市殡葬管理协会副主委。作为郑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副主委,他连续
10
余
年
多次
带领专家团队深入
到固始
、洛宁、鹤壁、平顶山等地义诊。
疫情
后
期
有二个月
他独自一人坚守在中医岗位。
从中医科初创到急救网络构建,从药学服务改革到基层医疗帮扶,
他
用四十载坚守诠释医者担当。
叁、
公示及监督
公示期:
202
5
年
3
月
27
日
-4
月
1
日(共
5
天)
<